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
四川是文化遗产大省,有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,尤其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,具有科学、艺术、文物价值的遗产有着相当丰富的门类,留下了很多能够反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的重要文物。
9月29日上午,四川大学杰出教授、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院长霍巍现身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,做客2025名人大讲堂,以《讲好文化遗产的中国故事四川篇章》为题,开启“遗产保护”季首场讲座。
霍巍教授解答孩子们的提问
四川文化遗产背后承载了丰富的中华文明基因,来自四川天府新区第四中学的学生们,对三星堆及背后的文明密码产生了浓厚兴趣。讲座现场,四位小小传习志愿者向霍巍教授请教了关于考古的相关知识。
米同学
七年级的米同学曾参观过三星堆博物馆,也看到过用3D打印技术复原的三星堆文物。他好奇的是,3D打印技术和古人的铸造工艺比,哪种难度更大?
“古人对三星堆器物的铸造难度肯定更大。”霍巍毫不犹豫地回复道。他以不同时间的技术难度作为衡量标准。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,一定是古人更难。因为既要塑形,要想它长什么样子,还要将分铸和浑铸技术结合。”霍巍表示,三星堆充分展示了古人的创造力,正是因此,才能让文物体现出那么多精美的细节。
秦同学
三星堆文物的使用,大多与祭祀相关。而铸造难度如此巨大的物件仅仅用来祭祀,是否代表古蜀人十分富有呢?六年级的秦同学,提出的问题和古蜀人的“身家”有关。
霍巍向同学们介绍,祭祀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活动。“中国有句古话,‘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’,指的就是祭祀和军事。”霍巍认为,三星堆人不惜把他们重要的黄金、玉器、象牙、青铜等,都用于祭祀,表明他们在集中社会财富,去完成他们认为最重要、最值得做的事情。“当然,这从侧面反映出我们古蜀是一个富裕的国度,才有那么多资源用于祭祀。”霍巍在肯定秦同学的想法后,又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:三星堆的财富,可能来得更远。“比方说海贝,就一定是通过远程贸易交换得来的,以及用得很多的朱砂,四川不产。所以三星堆它有一个非常宏大的交换系统,并通过它获取大量物资。”
张同学
张同学来自八年级,他提出了一个专业性较高的问题。“除了文物本身,有没有可能通过检测三星堆文物上的残留物,比如食物痕迹、颜料成分,还原当时人的生活习惯?”
霍巍对该同学提出的“残留物”疑问表示认可,笑言“你将来或许可以跟我一样去做考古”。在霍巍看来,对古蜀人的生活习惯的研究,不仅可以从青铜器里面提取残留物,还可以从1986年开始发掘出土的大量三星堆陶器里获取。“在青铜器里面装的东西可能用来祭祀,但是陶器里面装的,可能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所吃所用的东西。所以,完全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进行进一步探索,把科学技术运用在考古研究当中。”
朱同学
同样读八年级的朱同学,对考古工作有着浓厚兴趣,她向霍巍请教了报考考古专业所需要做的准备,以及学习方向。
“今天的各位,无论将来我们从事哪个学科,都得做好基础准备。文史和数理化都不要偏,打好基础最重要。”霍巍介绍,考古学是一个既要有传统文化的知识,同时还需要自然科学手段运用能力的学科。面对主要是初中生的现场听众,霍巍显得语重心长,“我们的同学,从中学时代,就打好坚实基础,不要偏科。我一直在讲,千万不要偏科。”
(图据主办方)